一小国屡遭侵略,投奔中国怀抱后不愿离去,今成为我国西部边陲的“宝贝县”

和田 更新于:2025-07-17 09:52
  • 柠檬创意家居
    一小国屡受侵略,加入中国后不愿离开,今成我国的一个“宝贝县”
     
    在广袤的中国西部边陲,有一个地方叫和田县。它坐落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西南角,名字听起来朴实,但背后的故事却一点都不简单。
     
    古时候它不叫和田,叫于阗国,是丝绸之路上赫赫有名的王国。盛产美玉、羊毛毯和丝绸,商队来来往往,热闹得很。
     
    佛教也是从这里传到内地的,唐朝高僧玄奘在《大唐西域记》里还专门写过这里的景象。
     
    可惜好地方谁都惦记,早在一千四百多年前,吐蕃人就来打过仗。
     
    接着喀喇汗王朝的军队占领这里,强行改信伊斯兰教,原来的佛教寺庙都拆了。到元代蒙古骑兵横扫时,这里彻底归入中国版图,名字改成了"斡端"。
     
    翻翻历史就知道,这个小国真没少遭罪。
     
    但有意思的是,于阗人似乎认准了中原王朝。东汉班超收复西域时,他们就跟着汉军打匈奴。唐代长安城里住过好几位于阗王子,都是去学习中原文化的。
     
    清朝乾隆时期平定叛乱后,这块地方就完全归入国家行政体系了。
     
    别看现在和田县城挺普通,它可是国家西部的宝贝疙瘩。
     
    先说玉石行当吧,全国七八成的高档和田玉都出在这里,每年产值几十亿。那些手艺师傅指尖一转,几千块的美玉就在电商平台卖出去了。
     
    再往农村走走,以前风吹石头跑的沙地,现在政府带着修起滴灌管道,硬是种出几万亩甜瓜和石榴,光核桃就帮助三十万农民摘了贫困帽。
     
    安全上更是没得说,这里是进藏入疆的咽喉要道,去年刚修通的喀和铁路,把边疆和内地直接串起来了。从县城开车往西,三百公里直通中巴边境,货运卡车天天在这条线上跑。
     
    "一带一路"的大战略,在这看得清清楚楚。
     
    文化上更有说法,约特干古城的土墙底下,德国考古队还在挖文物。维吾尔族的木卡姆音乐前年申遗成功,现在双语学校的娃娃们早读念古兰经,下午学琵琶弹唱。
     
    你问老城街头的玉贩子国家政策怎么样,人家指指自家新盖的砖房:"没共产党领着干,这儿还骑马放羊呢!"
     
    某些西方国家总爱教小国闹独立,可看看历史就明白,于阗要是孤零零留在西域,早被周边强权撕碎八百回了。
     
    中国的办法不一样,清朝时往这儿移民开垦,现在又修铁路又建温室,实实在在让和田人得了实惠。
     
    你瞅那些驻村帮扶干部,教维族老乡种大棚,一季甜瓜能卖三万,谁还念着分裂那套?
     
    和田的故事有意思在哪?两千年来它挨过打受过穷,可最终选对了路。
     
    和田玉石市场的叫卖声,沙漠公路上的油罐车,还有学校孩子唱的国歌,早拧成一股绳了。昆仑山的雪水往东流,和田人也心向北京。
     
    这个小县城就像块羊脂玉,真正是咱中国的宝贝疙瘩。
     
     
    参考资料:一小国屡受侵略,加入中国后不愿离开,今成我国的一个“宝贝县”——网易订阅
    举报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