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人生126514893
![]()
玉之乡”墨玉县缘何是和田人口最大县?真相和你想的可能不一样!
要我说啊,这事儿还真得从当地人的日子说起。你要是去过墨玉县,走在农村的土路上,就能明白为啥这儿人多——路边的院子一个挨一个,墙头上晒着玉米棒子,院子里跑着几个孩子,老人们坐在门口剥核桃,热闹得很。
老辈人常念叨,墨玉这地方,打古时候起就是“能扎根”的地儿。你想啊,丝绸之路南道那会儿,商队路过都得在这儿歇脚,为啥?有水有粮啊。喀拉喀什河从昆仑山流下来,当地人叫它墨玉河,河水一年四季没断过,把沙漠边上的戈壁滩浇成了绿洲。那会儿于阗国的农民就在这儿种地,麦子玉米一茬接一茬,人自然就越聚越多。到了清朝,听说那会儿官府鼓励垦荒,周边好多人听说墨玉土地肥,都搬过来安家,人口底子就这么打下了。
现在你站在县城边上看,一边是黄茫茫的沙漠,眼瞅着要吞过来似的,另一边却是望不到头的庄稼地,绿油油的,跟画儿一样。这绿洲面积不小,差不多有2500平方公里,在和田地区能排上号。就说核桃吧,墨玉的核桃树连片长,到了结果的时候,树枝都压弯了,这玩意儿能卖钱,农民种得有劲儿,日子能过下去,人就不想走了。
村里转一圈更明显,一家院子里常常能见到祖孙三代。老人们说,以前谁家没三四个孩子都觉得少,现在政策好了,虽说孩子少点了,但一家四口五口很常见。而且农村人恋家,不像城里年轻人爱往外跑,墨玉以前穷,没多少工厂,年轻人想出去打工也没门路,干脆就在家守着几亩地,种庄稼、摘红枣,日子虽然简单,但安稳。这几年国家帮着脱贫,盖了安居房,学校医院也建起来了,看病上学方便了,谁还愿意背井离乡呢?
还有个事儿挺有意思,墨玉县的地界儿这些年没咋变过。你看和田市,以前是从和阗县分出来的,分出去一块地,人自然就少了。墨玉县没经历过这种拆分,人就这么一代代攒下来了。旁边兵团农场主要在和田市、昆玉市那边,墨玉这边还是本地人多,没被分走多少人口。
不过要说为啥大家平时没太注意墨玉人多,可能是因为和田市名气大,又是地区中心,大家一提和田就想到和田市。其实墨玉就在和田市边上,坐公交车一个小时就到,但它更像个“大农村”,人都散在各乡镇村里,不像城里那样人挤人,所以看着不显山不露水。
现在墨玉县人多是真的,不过也有新问题,地就那么多,人多了人均耕地就少了,年轻人也得找活儿干。这几年当地也在想办法,搞核桃深加工,开农家乐,希望能让年轻人在家门口挣钱。
其实说到底,一个地方人口多少,真是各种事儿凑到一块儿的结果。有老天爷赏的好水好地,有老辈人传下来的过日子习惯,还有这些年政策帮衬着。你们觉得,要是一个地方又能养活人,大家又不想走,人口能不多吗?你去过墨玉县吗?见过那边农村热热闹闹的场景没?来评论区聊聊你的感受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