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看灯听吹”,2025年和田玉选购新法则,数据时代下的玉石鉴定新规矩

和田 更新于:2025-10-16 08:56
  • 上进的原野T1
    买和田玉,别再只靠“看灯”和“听卖家吹”了。2025年的新规矩,已经把这块老玉,变成了数据驱动的精密商品。
    过去说“熟”,是手感、是油润感,现在得扫码。
    新疆政府上线的区块链溯源码,成了老熟籽料的身份证。
    没码的,哪怕看着再像籽料,市场也只按山料算价——价差五到八倍,不是夸张,是硬规则。
    今年玉龙喀什河捞出的旱籽,18%达到“极老熟”,但能卖上价的,全带着政府认证的码。
    你买的不是玉,是可验证的稀缺性。
    “细”更狠了。
    过去说“打灯无结构”,全靠眼睛,现在苏州的实验室用氦离子显微镜,直接给你报出透闪石纤维直径——50纳米是分水岭。
    低于这个数,才算真细腻。
    更离谱的是,淘宝直播间上线了AI细度云测,你手机一扫,实时数据弹出来,误差不超过3纳米。
    主播再想拿粗料当高货?
    退货率直接砍到7%。
    这不是消费降级,是认知升级。
    白,也变了。
    新国标把白分成了九级,光“白”不够,还得“暖”。
    b*值大于2.5的暖脂白,比冷白贵一成五到两成。
    而那些白得发青、像LED灯泡的韩国料,被AI模型自动降档,价格跌了三成五,高端市场彻底不要了。
    最讽刺的是,一件L*值98.2的“羊脂白”籽,因为b*是负值,被AI判为“冷白”,估价直接砍掉三百多万。
    太白,反而成了原罪。
    你还在用2015年的经验挑玉?2025年的市场,早就不认感觉了。
    它认码、认数、认色卡。
    不是玉变了,是你看玉的方式,该升级了。
    别再信“我玩了三十年”,先问一句:你有报告吗?
    能扫码吗?
    b*值是多少?
    举报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