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八爷和田小贵住同一间屋?
”
弹幕瞬间炸锅。
导演把两户人家的布景原封不动地搬来搬去,连墙上那道裂缝都没换位置。
观众刚想代入角色身世,镜头一转就破功:这不是刚才那屋吗?
抗战剧最怕“假”。
观众要的是土炕上的烟味、门后的猎枪、缺角的木桌,这些细节拼出“东北抗联”四个字。
结果导演图省事,把不同角色的生活压缩成一张复制粘贴的布景,人物瞬间扁平。
有人替剧组算账:棚拍省钱,工期短。
可省下的钱买不到观众的信任。
抗战题材拼的就是“像”,像到让人忘了自己在看戏。
现在倒好,一秒穿帮,情绪全断。
更扎心的是,这不是第一次。
观众早被各种“万能客栈”“同款衙门”磨没了耐心。
再这么糊弄,下一部剧可能连点开都懒得点。
想让观众“归队”,先让场景归位。
每扇窗、每盏灯、每块砖都该有主人的脾气。
否则再热血的台词,也救不回被布景出卖的剧情。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