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和一家亲”安徽省群众文艺团队赴新疆和田文化交流活动圆满收官

和田 更新于:2025-11-02 13:28
  • 一只拖斗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疆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实文化和旅游部“春雨工程”志愿服务边疆行与省委省政府对口援疆工作部署,2025年10月31日,为期12天的“皖和一家亲”安徽省群众文艺团队赴新疆和田文化交流活动圆满收官。本次活动以文化为纽带,搭建皖和两地情感交融、文化互鉴、发展共赢的坚实平台,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安徽文化力量。

    作为安徽对口援疆文化赋能的关键举措与皖和文旅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本次活动由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安徽省驻新疆援建指挥部联合主办,和田地区及亳州、阜阳、淮南、马鞍山、芜湖六地文化和旅游部门共同承办,形成多方联动的组织保障体系。活动遴选120余名骨干文艺工作者,组建3支文艺团队,涵盖戏曲、杂技、舞蹈、声乐等艺术领域,携临泉杂技、黄梅戏、花鼓灯、五禽戏、寿州锣鼓等特色节目赴疆,全方位展现安徽文化魅力。

    活动采用“8+4”模式,“8”地惠民演出覆盖和田七县一市及景区、援建基地等场景,兼顾校园、乡村、兵团等多样群体;“4”项配套活动包括基层调研、校社互动、文旅推介、合作洽谈,实现深入交流、全面融合。活动期间累计举办演出20场,上演节目235个,现场参与超2.5万人次,线上触达50余万人次,单场最高在线3万人次,引发两地群众广泛关注。

    秉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理念,将舞台设在校园操场、乡村广场、景区长廊及产业基地,把演出送到和田各族群众身边。每场演出均以“两地同台”为核心特色,安徽团队与当地文艺爱好者携手演绎,既展地域风情,更显团结温情。皮山县实验中学演出中,《中华手拉手》点燃气氛,寿州锣鼓《喜鹊登枝》铿锵有力,黄梅戏《天仙配》婉转悠扬,让观众感慨“在家门口看到原汁原味的黄梅戏,特别激动”,当地演员的《十二木卡姆》尽显新疆民族魅力,两地共唱《母亲是中华》引发全场大合唱,和田学院的五禽戏展示掀起跟学热潮,约特干故城沉浸式演出成“网红打卡点”,实现文旅有机融合。

    活动突破“单向输出”模式,以“教学互鉴”促进技艺创新。和田学院内,安徽非遗传承人教孩子们剪纸、做香包;皮山县文化馆中,安徽演员手把手传授魔术技巧;墨玉县交流现场,寿州锣鼓与新疆手鼓碰撞火花。同时,和田非遗传承人分享维吾尔族刺绣、毛毯制造技艺,舞蹈演员传授民族舞蹈技法,安徽演员认真研习,形成“互学互鉴、共同提升”的浓厚氛围,正如皮山县文工团团长所言:“安徽花鼓灯与新疆歌舞相互教学,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交流机会,欢迎你们常来”。

    活动期间同步举办安徽文旅推介,通过宣传片、资源介绍、线路发布等形式,重点推介黄山、九华山、皖南古村落等核心景区及人文品牌。安徽团队还调研和田博物馆、约特干故城等场馆、景区,与当地文旅部门座谈并达成“客源互送、线路互推、品牌共建”共识。数据显示,2025年以来,我省组织“皖和号”旅游援疆专列9趟,19500多人次赴和田旅游,同比增长15%;组织和田来皖4159人次,同比增长21%;227个安徽家庭在皮山结对认亲,推动文旅“三交”,增进民族团结。

    下一步,皖和两地将持续以文化为桥梁,深化对口支援与交流合作,共同谱写民族团结、协同发展的新篇章!

    来源:安徽文旅

    举报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